星期二, 十二月 29, 2009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50)

设有片善。言我能作。他不能作。我能行。他不能行。意气高傲。旁若无人。追此而言。实可羞耻。今于大众前。忏悔众罪。

真的想到自己已造上述罪业,真的感到羞耻,才叫“忏”,而不是仅仅念一遍忏悔文。若如此,等于是忏而未忏,滥竽充数,起不到灭罪的作用。

愿布施欢喜。将来无障。大众亦宜自浣身心。果报之征。具如向说。岂得自宽。不求舍离。
既忏悔自己往罪,我们还要把见到光明的欢喜心布施给众生,愿众生都能弃暗投明,亲近佛法僧,自净其心,而自增益。因果报应,丝毫不会错的,大罪小过皆有报,不可以蒙混过去,一定都要忏除掉。

大众莫言。我无是罪。我既无罪。何须忏悔。若有此念。愿即除灭。且几微小失。已成大咎。瞥然之恨。嗔恚便起。性与习成。难可改革。心不可纵。意不可逞。若能抑忍。则烦恼可除。如其怠惰。未见济度。

“大众莫言,我无是罪,我既无罪,何须忏悔”,任何人都不能说自己无罪。就是世间比较优秀的人,甚至诸恶不作众善奉行的人,也不能保证上一世或是生生世世没造过杀盗淫妄之业。谁也不能讲“我不需要忏悔”,平日里偶不留神讲话时蹦出一个脏字来,若不能立即知错改错,就是恶口罪了。第一次贪别人点小利不知是过,常贪小利积少成多,即成大恶。

二○○四年我和果能居士去法华庵。我在大殿讲话时,见一女居士扶一四十多岁的尼师欲进大殿。但尼师的左腿迈不进较高的门坎,女居士弯腰用双手抱住尼师左腿帮她迈进大殿。瞬间,我恍惚见到一条粗大的蛇紧紧缠绕在尼师的左腿上。等到那尼师问病因时,我便问她出家前是否杀过许多蛇,其中有一条较粗大的蛇,我用双手比划出粗细和长短。尼师立即说,她出家前曾在一饭馆帮工,杀害过许多动物,其中确实有一条大蛇。并说出家后已在佛前忏悔过。我对尼师讲,这条蛇是蛇王,过去生也出家修行过,因嗔心重堕入蛇中为王。要求你专门为它诵七部《地藏经》,助它超生作人,再来出家修道,并要求我们也来帮它。今晚九点请你打坐为蛇王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约半小时即可,我和果能也帮你成就蛇王超生,七部《地藏经》你要在三天之内念完,多念更好。当晚打坐时,我与蛇王讲了《心经》要义,劝它放下嗔恨,就是大功德一件,即刻可投生人间,再来修行。于是它立刻投生去了,生在一富贵家,是个男孩,大约十七岁可能会在天台山出家为僧。

第二天,我与果能用早饭时,尼师跑来道谢,说腿疾全好了。我提醒她尽快念完七遍《地藏经》,增加新生男孩的世间福报。转天,讲了一上午的话,计划午饭后讲到四点半结束,有宁波居士来车接。约四点钟,那位尼师又突然站起身大声对我讲:“果卿居士,叫大家都向后站。”于是穿着黑色海青的她竟在大殿里挥动着两个宽大的袖子,手舞足蹈起来。当时殿内居士均拿起坐垫挪到了大殿的四周,我让大家为她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我自己则站在殿中央,边持《大悲咒》边观察是什么灵识附在她身上。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过去了,我竟看不出是何灵识在向尼师讨债,只有祈求观世音菩萨加持。突然,手舞足蹈的尼师仰面倒在地上,左腿伸直,右腿弯曲,给我瞬间的感觉就像一个坠楼而亡的人。当时我心头一惊,确实担心会有什么意外发生,这一念头一闪即无,坚信佛菩萨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慈悲加被的。当时圣号声充满大殿,《大悲咒》在我心中回旋,我坚信尼师不会死去,尽管她面色已变暗。快十分钟了,尼师毫无动静,我感到大众心中都在担心尼师的生死,因为我双手合十稳稳地站在大殿中,所以大家也都在平静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突然,尼师一个鲤鱼打挺,站立起来,双手合十向我走来,口中大声喊道:“果卿居士救我!”我深深地感恩佛力的加持,问她:“你是谁?”她说:“我是一个二十二岁的女孩,有两个男人都想娶我,他(指女尼的前身) 为了先得到我,把我骗到一个楼上,欲行不轨,我坚决不从,便跳楼而死,我的冤魂一直在跟着他,欲置其于死地,可他的福报大,我始终接近不了他。直到他死后转为女身,我仍然不能接近。后来她在饭馆大造杀业,损福减寿,眼看我就可以报仇雪恨了,她却突然出家了。看来,在她这一生我又报不了仇了。听了你两天的说法我也明白了,她前生害死我,也有前世我曾害过他的因缘,这样冤怨相报没有终了,令我苦不堪言。我现在不想再找她复仇了,求你给我指条出路。”尽管她当时讲的话不是太清楚,但我心已明白这个附体的女孩已生出皈佛之心。于是我说:“这里离普陀山这么近,你去那里拜观世音菩萨为师修行吧。”此话说完,即见尼师神态恢复了正常,但仍在兴奋之中。几位女居士扶尼师回寮房休息去了。

此时已是五点多钟了,宁波居士催我启程,当我正准备上车时,忽听有人喊道:“果卿居士,等一等,那位尼师来送你了!”抬头望去,见刚才那尼师正像年轻人一样跑着下台阶,到我面前表示感谢。我对她说,这是观音菩萨在慈悲护祐,我们都要作观音菩萨的好学生,菩萨随时都在加持每一个佛弟子。

瞥然:即一瞥眼的时间。一瞥眼这么刹那间对某人生起的一丝恨意,就已引发了嗔心和嫉恨之意。“瞥然”如果养成习惯,就不好纠正了。所以不可放纵小错,在起念动念间,要提起正念,勤加观照,修学忍辱,那就既没有了烦恼,又提高了自己的修行。如若不然,就得不到利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