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二月 04, 2010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92)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相与已得。忏悔身口罪竟。次复应须清净意业。一切众生。轮回生死。不得解脱者。皆由意业。结集牢固。十恶五逆。必由意造。故佛诫言。不得贪欲嗔恚愚痴邪见。后堕地狱。受苦无穷。今日相与共见。心之驱役诸识。亦犹君之总策其臣。口发恶言。身行恶行。于六道中。能招剧报。当知灭身。事由心造。今欲改悔。先挫其心。次折其意。何以故尔。经言。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当知洁心是解脱之本。净意是进趣之基。三途剧报不来。恶道众苦不往。然身口业麓易遣。意地微细难除。如来大圣。一切智人。于身口意。始得不护。况乎愚惑凡夫。而不守慎。若不折挫。未见其善。是以经云。防意如城。守口如瓶。岂得不护。相与无始已来。及此一形。无明起爱。增长生死。亦能具足。十二苦事。八邪八难。三途六道。轮回流转。无不经历。如是诸处。受无量苦。皆由意业。构起怨怼。念念攀缘。未曾暂舍。扇动六情。驰役五体。轻重恶业。无不备造。或身口不遂。心增忿毒。更相杀害。无怜愍(音敏)心。若自微有痛痒。不可抑忍。比至在他。唯恐楚毒不深。见人之过。志愿宣说。自有愆(音牵)失。不喜他闻。有如是心。实可惭愧。

这段忏文是忏悔意业的罪恶。

佛在《八大人觉经》上说:“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四十二章经》中则说:“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善念恶念都是由心生出,所以心是总司令,他的决定由执行官“意”分派眼耳鼻舌身去行动,去具体操作。所以修道人断恶修善当先把总司令“心”制伏,再将“意”擒拿。心能止恶是解脱之本,意则需要大扫除,令心中之污秽彻底清净。

这些佛法的结论也逐渐地得到科学的验证。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天津日报》报道: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的专家跟踪调查了加州阿拉米县团七千位居民,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对两千七百多人进行了十四年跟踪调查,三所大学提出相同结论并向世人宣布:善恶影响人寿命。另据二○○四年七月《海外文摘》中《心存善念即良医》的文章,现代神经化学中已发现了心地的善恶影响人类健康的事实。这些当代的科学成果无不证明了佛法善恶因果报应的正确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欲伤人反害己,这不是佛菩萨决定的,更不是上帝、真主、鬼神决定的,而是世间的规律,佛菩萨是觉悟了这些道理并教导我们的老师,我们应该断恶修善,依教奉行。

八邪:反于八正道。一邪见、二邪思惟、三邪语、四邪业、五邪命、六邪方便、七邪念、八邪定。《维摩诘经》弟子品说,“不舍八邪,入八解脱”。不明白时作事颠倒叫作邪,一旦明白纠正了即是解脱。换个说法:把颠倒本身扶正了,即是解脱,正和颠倒是一个,不是两个。一切都调正了,烦恼即菩提。

又意地起嗔。大道怨贼。所以经言: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又华严经云:佛子。若起一嗔恚心。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尔。起一嗔心。则受百千障碍。所谓不见菩提障。不闻法障。生恶道障。多疾病障。被谤毁障。生暗钝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近恶知识障。不乐贤善障。远正见障。乃至离佛正教。入魔境界。背善知识。诸根不具。生恶业家。处于边地。如是等障。不可具说。我等无始已来。至于今日。应有无量无边嗔恚恶心。乃至起嗔。不避亲族。何况六道诸众生等。及其烦恼猛毒。不复自知。但事不得为心想。则何所不念。若使得遂心意。则谁不被困。故天子一怒。伏尸万里。降斯已还。自空纷扰。鞭挞捶缚。有诸罪过。当此之时。何处应言。我依善戒。唯恐苦酷。不深不重。是意地恶。通于有识。智愚不免。豪贱共有。未尝一日惭愧改悔。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嗔恚烦恼。意虑幽深。虽复欲舍。对境已发。动与恶俱。念念相触。何时当得免离斯苦。大众既知其罪。岂得晏(音验)然而不改悔。相与今日。恳到披诚。忏灭此罪。宜各人人等一痛切。五体投地。皈依世间大慈悲父。
这段忏文是忏悔嗔恚烦恼引起的障碍和罪业。


《佛遗教经》上说:“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常言说“千日拾柴,一火即焚”,我们常从电视上看到,一个烟头,就能毁掉几十几百公顷的山林。修行人必须警惕意地生嗔,否则一切功德化为乌有。天子一发脾气,会死成千上万的人,取得胜利后,还会对俘虏施加酷刑,造下无量重罪。无论身份贵贱,都会发脾气,若不诚忏改悔灭罪,将来果报来时,后悔就晚了。一切恶中无过此恶!

《众经撰杂譬喻》里讲了一个阿耆达王(即阿阇世王)的故事:阿耆达王虽然生前“立佛塔寺供养功德巍巍”,按常理应该生到天道,但是在临终时,因为侍者的扇子掉到他的脸上,动了嗔念,于是转世为蛇,后来向僧人求讲经法后才得以转生天上。这个故事证明了佛说的“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的道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