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十二月 02, 2009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22)

又复无始已来。至于今日。不信三宝。是皈依处。障人出家。障人持戒。障人布施。障人忍辱。障人精进。障人坐禅。障人诵经。障人写经。障人斋会。障人造像。障人供养。障人苦行。障人行道。乃至他人一毫之善。皆生障碍。不信出家是远离法。不信忍辱是安乐行。不知平等是菩提道。不知离妄想是出世心。致使生处。多诸障碍。如是罪障。无量无边。唯有诸佛。诸大菩萨。尽知尽见。如诸佛菩萨。所知所见。罪量多少。今日惭愧。发露忏悔。一切罪因苦果。愿乞销灭。从今日去。至坐道场。行菩萨道。无有疲厌。财法二施。无有穷尽。智慧方便。所作不空。一切见闻。无不解脱。相与至心。五体投地。仰愿十方一切诸佛、大地菩萨。一切贤圣。以慈悲心。同加神力。令六道一切众生。以今忏法。一切众苦。皆悉断除。离颠倒缘。不起恶觉。舍四趣业。得智慧生。行菩萨道。不休不息。行愿早圆。速登十地。入金刚心。成等正觉。

障人修行的结果,就是导致自己的将来也到处碰壁。真诚地忏悔已造之罪,后不再犯,就能灭当堕四趣的罪业。苦修六度,心中不离佛念,以佛念应对世间各种交往。事来则应,事毕则空(放下)。不能只做一个口中唸佛而心无佛念的人。若能如法精进修行,我们的愿望一定会早日圆满,成就十地菩萨、等觉菩萨乃至佛的果位。佛法是至刚的,无坚不摧;佛法是至柔的,无往不利,凡是信佛、念佛、礼佛、学佛之人都能得益,任何魔王所不能坏。

《佛说老女人经》中记载佛前生的老母亲因为出于对儿子的慈爱阻扰儿子出家,由此感得五百世贫穷的果报。可见障人修行不见得一定是本着恶意去障碍,世间的种种情执(一般人所谓的“爱”)照样是修行的大障碍。

佛在《百喻经》里用了一个比喻:有个愚痴的大臣想挽留一个证得五种神通的仙人,却把仙人的眼睛挖了下来。我们许多世间的人也是这样,看到有些修行人修头陀苦行,住在山林旷野和坟间树下修行,便强把这些修行人请来家中作种种供养,毁坏他们的善法,使他们无法修成道果,丧失了他们的道眼,失去原先所得的法益,使他们空无所获,正像那位愚痴的大臣荒唐地毁坏仙人的眼睛一样。佛讲的这个比喻非常有现实意义,在末法时代,许多人不知道怎样供养三宝,以为给出家人很多钱或让出家人生活舒适就是做功德,而不知道保护僧人的清净道心才是对三宝的真正护持,才有真正的功德。钱财的增加和生活的享受容易让许多道心不坚定的人起了贪心,再也无心修行,反而障碍了他们,这一点要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

四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
金刚心指等觉菩萨之位,又名无垢地菩萨。
财法二施:财布施和法布施。财布施随缘量力,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帮一把。作过之后即放下,不留在心里、不挂在口上,不著相功德更大。为什么呢?因为帮人即是利益自己,若认为自己作了件帮助别人的好事,又四处张扬,自己就什么利益也没了。无私布施才有功德。若为自己出名才布施,那是沽名钓誉。譬如满分的功德是十分,你作过好事对一个人讲,就减去一分功德,对十个人讲,功德全无,再对一个人讲,反得一分过,讲得越多,罪过越大。这个过指的是自私贪名之心。建议造寺修塔铸佛像的人不要将自己的名字刻碑上墙,还有给大雄宝殿作帐幔宝幢的居士,把自己的名字也印在上面,实在是无智之举,天天接受无数人顶礼,会消自己福报的。因为求名是世间凡夫所为,不是圣贤境界。出资印经留上名字功德有限,不留名的则功德无量。深入经藏,增长智慧。明白了佛法,如同盲人得目,就可以随时随缘给那些看不见路的人导航引路,这是很自然的事。

在财施、法施、无畏施三种布施中,法施功德最大,我们要深入经藏,增长智慧,明白了佛法后随缘讲说,可以救度人的法身慧命,如同盲人得目,就可以随时随缘给那些看不见路的人导航引路。法施也不要著法施相,不著功德相,三轮体空,才是真正的功德,果报殊胜不可思议。我们还必须知道,佛让我们对佛法“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法布施是人人可以做的,因为我们是依法不是依人,那种“白衣不可说法”、“佛教不提倡白衣说法”的观点是错误的,这就是上面忏文中障人布施的一种过失,应当痛切忏悔。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