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十二月 04, 2009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24)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若欲舍凡入圣者。当依佛语。如教修行。莫辞小苦。生懒惰心。宜自努力。忏悔灭罪。经言。罪从因缘生。亦从因缘灭。既未免于凡类。触向多迷。自非资以忏悔。无由出离。相与今日起勇猛心。发忏悔意。忏悔之力。不可思议。何以知然。阿阇世王。有大逆罪。惭愧悔责。重苦轻受。又此忏法。令诸行人。得安隐乐。若能自课。努力披诚。至到稽颡。忏悔皈依。毕竟为期者。而不通感诸佛。未之有也。恶业果报。影响无差。应当怖惧。苦到忏悔。各各至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心念口言。作如是说。遥请诸佛。同加哀愍。

愿救我苦厄 大悲覆一切 普放净光明 灭除痴暗瞑
念我及一切 方婴地狱苦 必来至我所 施令得安乐
我今稽首礼 闻名救厄者 我今共皈依 世间慈悲父


上文中所说的阿阇世王的父亲是当时的国王频婆娑罗,母亲是韦提希。韦提希怀胎时,请了位占相师问卦,相师说此儿生必害父。国王便与韦提希共谋在生出阿阇世时从楼上抛下,但阿阇世仅损一指未死,因此他的乳名叫折指。长大后亲近了恶友提婆达多。提婆达多将上述事情告诉了他,因此他对父母心生痛恨。在得到王位后,囚禁了父母,父亲死于囚禁之中。之后阿阇世王吞并诸小国,威震四邻,为后来的印度统一奠定了基础。但是因害父之罪遍体生疮,医治无效。后至佛所,听佛开示因果,诚心忏悔后才得病愈。

罪从因缘生,亦从因缘灭。如是因如是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不需要去找什么“高人”为自己观察因果,只要依照佛语,如教修行,不要怕吃苦,生懒惰心,努力忏悔灭罪,自己就能转变自己的命运,化解人生的种种障碍,转烦恼为菩提。

我把业力比作手机的号码,凡是你的朋友亲眷和有业务来往的人(业力),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通过它找到你,所以“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动每一个善念恶念,都会构成善因恶因,一旦身随心动,业就形成了。明白了因果真实不虚,人人都会对恶报感到恐怖畏惧,必然时时摄心不敢再动恶念、再造恶业。因为地狱不是好玩的地方。明白了忏悔的力量,应当赶快至心痛切地忏悔已经造下的十恶之罪,赶紧息灭心中正在酝酿的恶念。

又复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三宝。唯愿必定来。愍我三毒苦。施令得安乐。及以大涅槃。以大悲水。洗除垢秽。令至菩提。毕竟清净。六道四生。有此罪者。同得清净。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解脱。相与至心。等一痛切。五体投地。心念口言。某等从无始已来。至于今日。无明所覆。爱使所缠。嗔恚所缚。堕在愚网。经历三界。备涉六道。沉沦苦海。不能自拔。不识往业。过去因缘。或自破净命。破他净命。自破梵行。破他梵行。自破净戒。破他净戒。如是罪恶。无量无边。今日惭愧忏悔。愿乞除灭。某等重复至诚。五体投地。求哀悔过。

我们这个欲界的众生,因为执著于欲爱而变得愚痴,因愚痴而落入爱女爱男、爱名爱利的爱见坑里去,从而失去菩提正路。也因为有贪爱,才会被嗔恚痴慢所缠缚。所以历经三界六道,在生死苦海中沉沦,不知回头。更不能知宿世业缘,今生不仅自己造种种恶业污染自心,还教他人造恶业破净命。比如,引导别人杀生吃肉、饮酒、邪淫、妄语、偷盗、说是论非等等,都属“破己破他净命”的罪业。

“自破梵行”,梵行是修清净断淫欲之法,仅修此梵行成功即可生到梵天。自己被欲爱所使而不能守,还要“破他梵行”,介绍帮助他人去行淫,这都是有大罪的。

《地藏经》上讲,我们这个世界的人“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有些事在我们凡夫看来是帮助别人的好事,在出世法来看则是罪业。世间的一切“如梦幻泡影”都是不究竟的,而出世法则是真正救度人觉悟之法。比如,你杀鸡宰鱼给父母吃,世间法认为你是孝子,出世法则定你为杀生罪。包括你介绍或邀请别人吃肉吃海鲜,在报刊电视上作肉食美味的广告以及拍摄性感照片做广告,都是造业于无形之中。人不明白佛法就愚痴,愚痴的人做事就善恶夹杂。孝顺当然是好事,将来你也会有孝顺的孩子,而杀生吃肉来生是要以身相还的,你说哪个重要?也许你省吃俭用给父母买来的鸡鸭鱼鳖当中,有一个或几个会投胎来作你的儿女,将来会置你于无尽悲苦乃至死地。到那时你还会怨天尤人,为什么会让你这个孝顺的儿子生下了不孝逆子,而不知道这是自作自受。所以,既要孝顺父母,又要学习佛法诸恶不作,才是正道。劝说父母守五戒、修十善、念佛,才是真正的孝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