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二月 07, 2010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95)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七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夫至德渺漠。本无言无说。然言者。德之诠(音全)。道之迳(音净)。说者。理之阶。圣之导。所以藉(音借)言而显理。显理故非言。理由言彰。言不越理。虽言理两乖。善恶殊绝。然影响相符。未曾差滥。在于初学。要因言以会道。至于无学。乃合理而忘言。自惟凡愚。惛惑障重。于诸法门。未能舍言。今识粗故。不尽其妙。见浅故。不臻(音真)其极。然言之且易。行之实难。唯圣与圣。乃得备举。今有难言。自不能正。云何正他。尔自三业秽浊。云何劝人清净。自不清净。欲使他清净。无有是处。既不坚固。何以劝人。今言行空说。便成恼他。他既生恼。何不且止。反覆寻省。宁不自愧。余是善知识。故发此言。于是整理衣服。敛容无对。今闻善知识此辞。心情惭恧(音女,四声,惭愧之意)。自知深过。不敢欺罔(音往)圣人。隐覆其失。今欲毁之。恐脱有人因此增福。适欲存之。复恐有人由斯生谤。进退回遑(音黄)不知所措。且立忏法。心既是善。善法无碍。但应努力。不得计此。今唯凭世间大慈悲父。覆护摄受。既有其言。不容毁灭。正当惭愧。大众愿无触恼。若微与理合。相与因此忏法。改往修来。为善知识。如其不会众心。愿布施欢喜。不成恶知识。犹为菩提眷属。

佛门常说:“言语道断。”《金刚经》中也告诉我们要“离言说相,离文字相”,言语文字都是所谓的“以手指月”,让我们通过它们到达智慧解脱的境界。对初学佛的人,只有以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佛法,才能让他们接受。而对于已经修学圆满、证入实相的人,则不需要再靠语言文字学习了。

我们都是凡夫,因愚昧而造业深重,对诸多修学方法还需要明白。今天虽然还未领悟到佛法的精妙处,也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然而修行之路,说者容易行者难,只有大根基的再来人才能顿悟成就。如果自己三业还未断,如何劝人修清净行?那是作不到的。戒律清净、威仪具足的修行人,就犹如黑暗中之明灯,对欲求光明者,不请自来。如果只是嘴上说得天花乱坠,而自己却做不到,反而让听的人心生疑惑烦恼,甚至远离佛教。既然如此,还不如停下来暂不要去弘法,先从自身上下功夫。依佛教导,“常自省察,不令有失”,好比擦镜子上的污垢,只要尽心,总有光亮之日,既能看清自己,又能照亮别人。此时再去弘法利生,就不会感到惭愧了。

上面忏文中讲,心存善念,善法就没有障碍。只要大家不怕疲劳,以心忏悔,就不用思前想后计较其他。因为我们的心是诚是散,是善是恶,诸佛菩萨悉知悉见。忏悔之后,需要我们做的是,改往修来,真正成为菩提眷属。

没有评论: